在全球气候治理与我国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工业领域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大户,其低碳化转型迫在眉睫。202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明确提出,到2030年建成100个零碳园区示范项目,推动工业能源体系向“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”方向升级。在此背景下,绿色微电网凭借其“分布式能源+储能+智能管控”的一体化模式,成为破解工业用能高碳化、低效化难题的关键技术路径。它不仅助力企业降低能耗成本,更通过本地化能源供给、多能互补利用等机制,为工业零碳园区建设提供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解决方案。
一、绿色微电网如何助力工业节能减碳?五大路径解析
1.1本地化能源供给:减少传输损耗,提升用能效率
传统工业用电远距离传输损耗率达6%-8%。绿色微电网在工业园区集成光伏、风电等分布式能源,实现电能就地生产与消纳。如北京某智慧园区风光储联合运行,就地消纳电量725万kWh,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达93%,减少输电损耗约43.5万kWh;内蒙古某产业园依托智慧管控系统,实现风电、光电100%就地消纳,年发电量约45亿kWh,减少标准煤消耗56万吨、二氧化碳排放259万吨。该模式降低对化石能源依赖,提升能源利用效率15%-20%,响应了《通知》中“提高园区可再生能源自给率”的要求。
1.2储能系统调节:平抑新能源波动,优化峰谷负荷
新能源发电间歇性与工业用电稳定性需求相矛盾。绿色微电网配置电化学、物理储能装置,构建“发电-储能-用电”动态平衡系统:峰谷调节时,在发电高峰或电网低谷充电、用电高峰放电,降低成本,如某公司储能电站,提升负荷调节能力,减少电网调控对生产影响;平滑输出方面,储能缓冲风电、光伏功率波动,使新能源弃电率从15%降至5%以下。《通知》强调建设园区级储能设施,绿色微电网储能调节能力为其提供技术支撑。
1.3多能互补利用:梯级用能提升综合效率
绿色微电网突破单一能源利用,借热电联产等技术实现能源梯级利用:余热回收上,钢铁、化工等行业的余热经热泵技术转化后用于供暖或发电,如某钢铁企业余热发电量占企业用电量30%;能源耦合方面,微电网统筹园区多种能源需求,实现跨品类互补,如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综合能效超80%,较传统模式提升40%。此路径契合《通知》中“推动园区能源系统梯级利用”目标,为工业节能减碳提供系统方案。
1.4智能管控优化:数据驱动精准降碳
绿色微电网依托物联网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,构建“感知-分析-决策-执行”闭环管理系统:实时监测通过智能设备追踪能耗、碳排放等数据,识别节能点;预测调度基于历史与气象数据,优化发电与储能计划,如某园区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后综合度电成本下降,年节约电费355万元;需求响应根据电价或电网指令调整生产,实现削峰填谷,如某化工园区通过此机制获电网年补贴超200万元。智能管控直接体现《通知》中“建设园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”要求,实现能源利用精细化、动态化管理。
1.5市场化机制创新:激发投资活力,推动规模应用
绿色微电网推广需突破体制机制障碍,借政策与商业模式创新释放潜力:投融资上推广合同能源管理,第三方投资建设,用户以节能收益付费,如某企业投资5亿建系统,避免用户高额初始投入;电力交易改革允许微电网参与售电与辅助服务市场,提供服务获收益,可提升项目收益率5-8个百分点;完善标准体系,制定国家标准明确并网与交易规则,降低风险。《通知》提出完善园区碳交易机制,绿色微电网市场化实践为工业参与碳市场提供经验,推动减碳变现。
二、解决方案组网构架
零碳园区微电网能源调控以“源网荷储充”为核心要素,通过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实现全环节智能化协同:
“端”层:部署智能电表、直流表计、环保网关、弧光保护装置等终端设备,实时采集光伏发电、储能充放电、负荷用电、充电桩运行等全量数据,精度达毫秒级。
“边”层:配置微电网协调控制器,作为本地“智慧大脑”,支持Modbus/104/101等协议,实现分布式电源、储能、负荷的实时就地协同优化。例如,在电网故障时,控制器可快速切换至孤岛运行模式,保障关键负荷供电。
“管”层:通过通信网络,实现终端与云端平台的高效数据交互,确保指令下发与状态反馈的实时性。
“云”层:搭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,集成全景监测、功率预测、优化调度、碳资产管理等功能,形成全局决策中枢。
三、件系统特色界面:简洁清晰、功能全面、美观智能
3.1看得见、管得住的能源全景图
实时监测市电、光伏、储能等68项关键参数,动态呈现能源拓扑网络,负荷预测准确度高达95%!
三维建模+GIS地理信息,让能源数据“活”起来,手机/电脑随时随地掌控全局。
3.2智能优化,让每一度电都“物尽其用”
削峰填谷:储能设备在电价低谷充电、高峰放电,某光伏电站案例显示,电费支出减少20%!
柔性扩容:用电超载时,储能系统秒级响应放电,避免变压器过载风险,某高速项目峰值负荷降低30%!
3.3碳能协同,绿色转型“有据可依”
内置碳排放核算模型,自动生成报告,某半导体工厂光伏消纳率提升至85%,碳排放强度对标行业基准!
3.4安全防御,全时守护能源“生命线”
电气火灾预警响应迅速,孤岛运行模式保障关键负荷不断电,浪涌保护设备在线诊断,运维效率提升3倍!
3.5虚拟电厂,把能源“变”成钱
聚合光伏、储能、充电桩资源,参与电网调峰或电力市场交易,某能源集团案例中,用户综合用能成本下降18%-25%!
四、配套产品展示:提供数据支撑和安全保障
结语:绿色微电网——工业零碳转型的“必答题”与“新机遇”
《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》的出台,标志着我国工业低碳化进入“系统化、标准化”新阶段。绿色微电网作为零碳园区的核心基础设施,通过技术集成与模式创新,正在重构工业用能体系。实证数据显示,现有示范项目年减少化石燃料消费量约56万吨标准煤,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59万吨,每兆瓦装机每年可减少约2487吨二氧化碳排放。若未来绿色微电网满足1%工业用电需求,将带动60GW新能源装机、拉动超4800亿元社会投资,形成千亿级绿色产业市场。
从“双碳”目标到零碳园区建设,绿色微电网不仅是工业节能减碳的“技术利器”,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抢占全球低碳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。随着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与技术成本下降,绿色微电网将在更多工业场景落地生根,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方案。
如果您对零碳园区建设感兴趣,可以联系我们安科瑞电气工程师徐悦18702111076
审核编辑 黄宇
-
光伏
+关注
关注
49文章
3871浏览量
71429 -
能源
+关注
关注
3文章
2059浏览量
44846 -
分布式能源
+关注
关注
0文章
50浏览量
10393
发布评论请先 登录
安科瑞智慧能源系统:驱动四川零碳园区“4+2”路径落地引擎

工业园区能源转型:安科瑞EMS平台如何实现"光-储-荷"协同优化?

工业园区光伏储能智能监控管理系统方案
智慧工业园区建设的关键技术
安科瑞Acrel-7000工业园区企业能源管控云平台

评论